top of page
千里之行 003 - 白山之旅

时间: 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 ~ 2019年9月29日星期日

地点:新罕布什尔州,白山 (White Mountain),Crawford Notch / Ethan Pond ; 东经 -71.4292648, 北纬 44.1770483

距离:单程 2.9 英里

升高:海拔1440 英尺 升至 2860 英尺,

 

在阿帕拉契山俱乐部我找到了一个专门为初次登山者预备的登山装备训练。我们夫妻二人都报名参加,但是我儿子却极力反对爱妻也去参加这次的训练, 因为他知道在短短的2.9 英里要爬高1400 英尺是非常辛苦的。他不认为我的妻子平常没有锻炼就能够接受如此挑战。我跟俱乐部的人讨论了我们的情形。他们建议我们自己先锻炼两个星期,如果觉得还行的话就继续。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改成一条比较短又比较平坦的路线在别的时候来训练。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在两个星期当中我们在波士顿市郊的蓝山 (Blue Hill)锻炼了两次,增加了不少信心。于是9月27 日我们还是满怀希望的出发了。

9月27 日,星期五,阿帕拉契山俱乐部训练基地  AMC Highland Center(高地木屋

 

九月底正是新英格兰地区欣赏秋天红叶的时候。我们一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经过三个多钟头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训练基地 – 高地木屋 (Highland Lodge)。为了不让爱妻被山上简陋不舒适的居住环境吓到了,我特别订了酒店式的房间而不是比较便宜的大通铺。安顿好行李,我们就去教室与教练们见面。一进教室,我们傻眼了。来参加训练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最老的73 岁,我是第二名,我的妻子是第三名。教练们也是傻眼了。但是他们还是打起精神鼓励大家说,他们会安排放慢脚步,请大家安心的爬山。

 

晚餐过后,大家回到教室上课,学习如何适当地将帐篷,睡袋,炊具,衣服,便鞋,食物,。。。等等按照重量,软硬及使用频率依次装入背包, 如何将雨衣,地图,手电筒,零食,急救包依次放在背包顶部的一个小包。然后学习如何微微蹲下身体将背包提到膝盖上,然后再如何转身挂在肩膀上,最后如何背在背上。然后如何调整肩带及腰带,使得百分之八十的重量落在腰部而不是在肩膀上。这样才会背的持久。 25 磅的背包看起来不重,但是要一气呵成背好,还是需要一些练习的。然后我们又到地下室去挑选登山手杖,调整高度,及练习如何使用。回到教室又听一节课有关登山的基本知识及登山客的基本公德心 leave no trace (不留痕迹),譬如说在户外大小便要离开水源100 英尺,便後要如何掩埋, 。。。晚上九点不到课程就结束了。教练要我们早早睡觉,养足精神,明天一早出发。离开教室时大家头上都顶着一朵乌云,因为第二天下午山上将会有雨,我们必须在下午三点以前赶到Ethan Pond 扎营,取水,提早吃晚餐。希望第二天山上没有大风,温度不会下降太多。

IMG_4881.JPG
IMG_4831.JPG
IMG_4890.JPG

9 月28日,星期六,上山,目的地: Ethan Pond

 

早餐过后,大家七手八脚地做自己的午餐三明治,分配好炊具,食物及路上补充能量的零食,然后就去称重。因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老年人,教练要求我们不要超过25磅,不要逞强。在门口合照了一张相,然后我们就坐上训练基地的专车到Crawford Notch 的山脚下了。我们最老的三位被安排与一位男教练走在后面,女教练带其他五位稍微年轻的走在前面。这样我们就不会耽误其他的人太多的时间了。一开始山路就已经是很陡了,不到半英里,我们三位老人家就已经跟不上了。幸好那位女教练有经验,在最前面的半英里就已经把山上的植物介绍了一下。其实最重要的植物只有两种:避免有毒的植物,及找到可以代替卫生纸的植物。阿帕拉契小径途经美国东部十三个州,每个州的规矩都有不同的地方。甚至在同一州,不同的路段,规矩也不一样。有些路段是要求不可以用卫生纸的,如果真的要用的话,要自己带走。所以很多登山客是不带卫生纸的,他们就地取材用一些适当的植物叶子。美国人的守法是很到位的,说不用卫生纸就不用卫生纸,是自动自发的。 所以知道那些适当的叶子可以做代替品是必须的。

 

我们落后大部队将近一个钟头才到达 Ethan Pond 营地。其他的人已经将帐篷搭起来了。幸好这次我们带自己的小帐篷上山,所以不到15分钟帐篷就立起来了, 让大家刮目相看。接着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水源,在一条小溪入湖的水口,我们开始了过滤水的活动。一个人用像自行车打气筒那样的过滤管将水打入另外一个人手中的大水瓶里。在湖边湿哒哒的石头上打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位73岁的老太太一不小心就跌倒了,卡在两块大石头当中。好不容易才把脚拔出来,扶她回去休息。

 

回到帐篷後,就去拜访了另外一个半开放的小木屋里面的登山客们。后来才知道那个小木屋是专门为所谓 through hike 的登山客而设立的。他们是从头到尾一次走完2200 英里的登山客。我们这些小打小闹只来一两天的登山客是没有资格去住那里的,除非过了晚上六点钟还有空位。跟一位从德州来的登山客聊了一下,才知道为什么他们可以一次在山上走五六天才下山补充食物。原来她一开始也是带着一大堆东西,食物只能维持一两天。但是她每次下山就仔细检查那些东西没有派上用场,然后就将那些东西邮寄回家了。腾出来的空位就多加添一些食物。一路走来,经验越来越丰富,就能够一切从简了。卫生纸,枕头就免了。衣服是快干的,正反两面可以穿的,裤子是可以分节,可长可短的。袜子也是快干的,晚上与登山鞋一起吊在小木屋的横梁上吹干。炊具也是最简化的,一天三餐只有晚上是热食,偶尔早上吃热的燕麦粥,节省材料与时间。于是就能够一次就在山上待上五六天。又一次见证了那句名言 “Keep it simple”。

 

除了我们这一组,还有许多其他的登山客在一起做晚餐。大家都是用大同小异的炊具,唯独一位年纪不小的独行侠他与众不同。他是就地取材用枯木取火。结果烟雾弥漫,熏的大家直流眼泪,赶紧找上风的地方避开一下。他老兄运气不错,吃完饭雨就来了,也不必等待火就灭了。我们匆匆忙忙把碗盘擦洗干净,把食物及零食都锁在一个大铁箱里面,这样就不怕山上的熊半夜来找吃的了。七点不到,大家都鑚回到帐篷里面了,帐篷里面也是可以聊天的,犯不着在外面淋雨。经过大半天的爬山爱妻已经累坏了,进了帐篷没多久就入睡了。留下我,独自躺在睡袋里听其他帐篷里面的聊天八卦。山中日月长,它给了我很多的时间去想很多的事情,。。。很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感觉 。。。 在帐篷里面听着风声雨声,担心帐篷会不会被风吹跨了,会不会半夜雨水漏进来了,。。。度夜如年啊。

IMG_4913.JPG

9 月29日,星期日,下山,目的地: 回训练基地

 

早上起来去上厕所,发现厕所小屋门上有一个公告:在别的地方上小号,然后才来厕所上大号。这样可以方便山上的工作人员,不必经常清理。虽然不是很理解他们的 逻辑,但还是照办了。早餐前我特地去 Ethan Pond 欣赏了一下清晨的湖景。微波荡漾的湖面及迎面而来的习习凉风,给我一种非常清新的感觉。虽然我的身体还是相当疲惫,但是精神已经为之一振,预备好了要去面对今天的行程。早餐是简单的燕麦粥及蓝莓,再加上一杯热茶。饭后我们又去取水,然后拔营,准备下山了。在山上将帐篷折叠好放入背包跟前一天在教室里做是不一样的,经过一夜的风雨,光是清理帐篷上面的树叶,泥巴及水迹就花了不少时间。折腾了很久,九点多钟才出发。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尤其是这次我们走的不是平坦的山路而是一大段的乱石堆。上山的时候,眼睛可以看前面好几尺;下山就只能目不转睛地盯着前面的两三尺而已。真是步步为营,举步维艰。这次下山,教练们换手了,男教练走在前面,女教练留在后面陪我们三位老人家。大概他可以跟我们聊天的话题都用完了吧。这次下山我们比大部队落后了两个钟头,因为我的爱妻已经体力不行了,老太太又再次跌了一跤。希望她不会有什么内伤,后遗症什么的。 在半路上我们还是苦中作乐一起合照了一张相。到了最后半英里,我建议女教练先下山去请救兵,来帮我们背背包,我好搀扶我的妻子。虽然走的很辛苦,我们还是完成了我们的第一段的阿帕拉契小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回到训练基地,吃完午餐,精神就恢复了不少。在教室里填写回馈表时,我们三位老人家都表示,样样都好,就是路太陡了。那也是实情。为了多休息一下恢复体力,我们在训练基地的礼品店多耽搁了一些时间。当然啦,又花了不少钱买一些纪念品。回到家里,已经是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了。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冲了一个热水澡,然后才出去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餐来庆祝这三天所完成的壮举。

IMG_4936.JPG
IMG_4948.JPG

 

后记

回家後第二天我们做了一个检讨,然后就去户外露营用品店 REI 去买我们欠缺的东西。

  • 出发之前我们花了一笔不小的钱买了新的背包及睡袋,为了省钱我们就穿我儿子在童子军时候用的登山鞋。结果鞋子大小没有完全合,袜子也是不适宜的,走的两脚通红,痛苦难堪。终于学乖了,去买了登山鞋及快干的毛袜。

  • 爱妻喜欢在训练基地借的登山手杖,结果在REI 没有。她又不想用邮购的,只好等哪一天去缅因州玩的时候,去L.L. Bean买了。

 

在 YouTube上看了一些其他登山客的短片,才发现我们去的那一段路线并不是最难的。以他们 through hike 登山客的标准来说,那是不难的。也许他们从乔治亚州一路走上来,到了新罕布什尔州这里的最后的几百英里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体力也很棒了。这就好像初学驾车,出一趟门就累的半死。开车几年以后,驾轻就熟,开几个钟头也没事。经验就是这样在不断的重复动作及练习当中累积出来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