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吴游记 011 - 连岛苏马湾

2008 年春天

 

二零零八年老吴第一次到国内做顾问,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连云港的墟沟渡过。先前写了 “练武在墟沟” 及 “花果山巧遇孙大圣” 两篇文章,现在就来补上一篇 “连岛苏马湾”。有山有水来衬托连云港还是一个值得一访的旅游胜地。其实我住的酒店经理也是这么告诉我的,每年夏天他们生意就特别好,因为许多外地人到墟沟来游泳避暑。在墟沟的五,六个月当中我去了连岛两次:一次是跟金佰利公司的项目经理去的,另外一次是跟他们公司的机械工程师去的。

                     一访连岛 – 连岛山顶的公园

 

我住的酒店离陇海铁路的第一个平交道不远,过了平交道走一小段路就到海滩公园了。但是要过跨海大桥到连岛还是有一段距离。既然要招待项目经理当然就不能坐公交车了,于是包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连岛山顶的公园。不知项目经理从那里听来的说山顶的公园里有邓小平的铜像,所以他要去看看。出租车师傅大为不解,认为应该去北京或是深圳跟邓小平铜像一起合照,怎么会在连岛这个小地方呢?我问他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典故,他也说不上来。不管如何,我们还是到了山顶公园去与小平同志合照了。山顶公园居高临下,可以俯瞰这个海港,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核电站。出了海港就是东海,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东海。在公园里我还看到两个字牌,特别引起我的注意。一个字牌上面写着 “竹本无心,青而有节”。深得我心。因为我们出发得晚,照几张像,表示一下到此一游了,就回家了。

DSC00195.JPG
DSC00200.JPG
DSC00199.JPG

                                                                                     二访连岛 – 苏马湾

 

隔了几个月金佰利公司派了他们的机械工程师来协助验证一台刚刚安装好的设备。这位工程师山姆喜欢摄影,我们就相约去苏马湾游山玩水,找一些好景色来照相。山姆希望有更多的机会看一看当地的民情风俗,所以我们就坐公交车晃荡晃荡一站又一站地慢慢地走到苏马湾。其中经过一个小渔港,看到那些小渔船,让我想起来小时候上学时经过一个内港,停䞟着各式各样的小渔船。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SC01157.JPG
DSC01147.JPG

我们去的那一天刚好是国际沙雕节结束过后的一天。所以我们不只看到一些美丽的沙雕,也看到他们如何将那些沙雕清理干净。我也请山姆帮我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大沙滩的尽头就是上山的小路了。我们在半山腰遇到一群人围绕着一位模特美女照相,原来是连云港市区的摄影师俱乐部的摄影师们在那里互相切磋。山姆是一位业余的摄影师,于是很高兴地加入他们照了很多相,大显身手一番。离开美女摄影不远的地方有一群村姑在洗衣服,衣服被单都放在海边岩石上晒干。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山姆也兴致勃勃地教了我一些摄影的技巧。其中我最记得的是先将摄相机按钮按一半聚焦在前面的某一个景,然后再照全景。这样就有了前面清晰,后面模糊的层次感了。

 

在他的调教之下我也拍一些不错的相片。他还推荐我跟另外一位在嘉兴服务的顾问学一两手。后来我们三人在上海碰面时,我请他们评审我拍的相片。结果他们挑出来最喜欢的照片不是在苏马湾拍的,而是在嘉兴南湖旁边我住的酒店拍的旭日初升的照片。我也很同意他们的选择,很有朦胧 美。那张照片就留到以后的嘉兴游记才来分享吧。

在苏马湾的山坡上我们也玩了卧龙栈道,情侣桥,。。。就不再话下了。回到墟沟,我请山姆去吃当地的大水饺。没想到他不会用筷子,餐厅也没有刀叉。结果他狼狈地吃了几颗就放弃了,害他饿肚子了。只好又去附近的比萨店再补上一餐。我坚持要补上一餐,因为要谢谢他教我一些摄影技巧及答应介绍我去认识那位在嘉兴服务的大师。

DSC01170.JPG
DSC01195.JPG
DSC01189.JPG
DSC01184.JPG

有缘千里来相会

 

在嘉兴服务的顾问名字叫约翰,不仅仅是一名顾问也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他除了得了一些奖,还自己出书。他能够在美丽的相片上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譬如速度,时间的轨迹,前後景的衬托。他拍的照片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小鸟飞翔是如何的优雅。他准备出一本书是他在国内拍的一些相片有关速度及时间轨迹的。他请我帮他想一个中国名字作为书的名字。于是我建议用 “浮光掠影” 来做书名。结果他真的采用这个书名出书了,在序言里还提到这个书名是来自台湾的一位诗人,让我受宠若惊。又隔了一阵子他给了我一个电子邮件,很兴奋地提到他在一本摄影杂志上看到有一位中国摄影师投稿,也是用 “浮光掠影” 这四个字做标题。

 

在上海的时候约翰要求我陪他去一趟苏州河畔的M50 创意园。这个地区聚集了各式各样的艺术家,有如纽约曼哈顿的苏活区。虽然老吴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但也有一些领会。有三幅相片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第一个是经过特殊相片冲洗的技术处理两个人骑的脚踏车不见了,只留下影子让人猜想到他们是在骑脚踏车。第二个是六七个小孩吊在同一根单杆上,表情各异,好像在诉说一个故事什么的。第三个是从一个昏暗的房子透过窗户看外面远处的高楼大厦的建筑及顶层的吊车。由于光线处理的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到你自己就是坐在那屋里往外看,见证着上海城市的蓬勃发展。

 

与山姆及约翰的相遇都算是萍水相逢,但是他们把我年轻时候的爱好 “摄影” 唤回来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为我的 “惜缘” 及“惜福” 的心路历程又加添了一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