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老吴游记 021 - 东方明珠(1)

那首歌 “好日子,好时代, 我在上海, 力波也在 。。。” 让我想起了我在上海的日子。今年我下定决心要花时间写一些像老残游记一样的流水账故事的上海游记。没有过多的风景描述或是旅游攻略,更多的是那些在上海生活或是路过的点点滴滴。

2000 年12月31日,我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机场飞抵上海的浦东机场,开始了我在上海为期一年半的工作日子。当天晚上我入住了静安寺附近的希尔顿酒店。该酒店是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五星级酒店,住在高层可以俯瞰很多地方。到处都在放冲天炮,在声声炮竹迎新岁之际。我默默地做了一个简短的祷告,要将我最精华的中年奉献给祖国,就像我当年曾经将我最精华的青年奉献给台湾的十大建设一样。

来到上海的第一天:到一个新地方的诸多惊讶

2001年 1 月1 日,新年的第一天,早上起来我惯性地吃西式早餐。一楼餐厅里的服务员很礼貌地问我牛奶是要喝热的还是冷的。我很惊讶地问牛奶有喝热的吗?服务员也很惊讶的回答,外国人真的是喝冷的牛奶?我忽然查觉到这里是上海不是新泽西。我有需要调整很多的生活习惯。

吃完早餐,就坐公交车去人民广场。“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在新世界商城隔壁有一家扬州饭店。我正在看着招牌,心想中午来这里吃一份正宗的扬州炒饭,有一个人背着一个麻布袋,向我问路。他称呼我 “师傅”。我一下子愣住了。原来这里称 “先生“ 为 ” 师傅“。后来我就格外注意对不同的人的各种称呼了。

晚上坐出租车回酒店,一时兴起,我便向开车的 ”师傅“ 请教他的尊姓大名:”师傅请问你尊姓大名?“ 师傅回答说:我姓康,康师傅的康。” 我喃喃自语的说 “康师傅”。他又加了一句 “康师傅方便面的康师傅”。我恍然大悟了, 原来上海这里的 “方便面” 就是在台湾的 “生力面”。又长见识了。

在上海工作一年半当中,经历了许多多彩多姿的生活,暂且留到下面几篇再叙述吧。我就先跳到在上海的最后一天。

住在上海的最后一天:特别有纪念价值的一场歌剧

 

我们在上海的最后一天也是上海大剧院开幕的第一天。开幕的第一剧是在纽约百老汇上演的鼎鼎有名的 “悲惨世界”。它也被称为 “孤星泪”,是根据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著作 “悲惨世界“ 改编为歌剧的。预定票早就被卖光了。幸好司机老张告诉我们,电视台晚间新闻有提到,大剧院决定在开幕当天增售临时走道上的小板凳的票。于是我们成为早起的鸟,一大早就起来去大剧院排队买票。我们非常幸运,买了四张坐在不同地方的票。虽然我们没有能够坐在一起,但还是很尽兴的看完为我们在上海的日子划下完美句点的歌剧。

 

虽然我找到一些2002年当时的新闻视频,但是没有当年演出的视频,于是用歌剧十周年纪念视频来代替。希望你们会喜欢。歌剧的时间很长,如果你没有足够时间一次看完,不妨挑一些老吴一家人喜欢的部分来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ixNhT0QF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BpsTZ4UZk8

 

我是谁?30:10 ~32:45

一首自我内心斗争,挣扎的歌

 

倾听我的祈祷 1:41:50 

最高超的男高音唱法, 看他的嘴巴要张的多大多圆,才能有那荡气回肠的共鸣。也彻底表现了父亲对于儿子的爱。

 

空荡荡荡桌子 1:59:55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结尾各国演员的大合唱 2:20:30

划下完美的句点。

bottom of page